“春运母亲”巴木玉布木和拍摄者周科在霞浦相逢

首页    霞浦旅游    霞浦杂文    “春运母亲”巴木玉布木和拍摄者周科在霞浦相逢

“春运母亲”巴木玉布木和拍摄者周科,在霞浦的渔排上“同框”了!


2010年1月30日,当年春运首日,南昌火车站进站口,新华社记者周科抓拍下一个“肩上扛着生活,怀里搂着希望”的“春运母亲”。

11年后,照片的主人公巴木玉布木被找到,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她已经脱贫,目前在霞浦的渔排上养殖海参,继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。

“这是一个朴实、坚强的奋斗者形象,我还想来看看她,为她拍摄纪录片。”2月8日,从深圳来到霞浦的周科,接受了闽东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的专访,讲述“春运母亲”照片背后的故事。


新华社记者周科拍摄


——“茫茫人海中,她闯进了我的镜头”

2010年,是周科第二年拍摄春运。“春运启动当天都有个仪式,当时我想,年年春运,不变的是仪式,变的是人,我要用镜头多记录一些细节,对准旅客匆匆回家的瞬间。”于是,周科换下了短焦镜头和标准镜头,换上长焦镜头,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摄了一个多小时,但始终没有拍到自己最满意的照片。

“就在我要收起相机,准备结束拍摄的时候,茫茫人海中,她闯进了我的镜头。”周科还记得第一眼见到巴木玉布木时心里的震撼,她的肩上背着比人还高的行李,一手抱着孩子,一手还提着个大背包,“当时她身后还有四五个同样背着大包行李的妇女,但她给人的感觉特别整洁,抱着的孩子也收拾得特别干净。”

周科立刻蹲下身来拍摄,但因为巴木玉布木在负重前行,一直是低着头走路的,而且周科手中的长焦镜头由于已使用多年,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脱焦,然而,就在巴木玉布木走近时,她突然抬起了头,大大的眼睛看向前方,充满了坚毅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镜头一下子就对焦了,周科按下快门,记录下这经典的一瞬间。

这时候,其他记者也看到了巴木玉布木,都围过来拍摄。周科跑到巴木玉布木面前,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,并想了解她的基本情况,继续进行采访。但急着赶车的巴木玉布木摇了摇头,向进站口方向走去。这一别,就是11年……


1月22日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。周科摄

——“怀着感恩之心,想找到她,说声谢谢”

周科拍摄下这张图片的当晚,新华社摄影部将其取名为《孩子,妈妈带你回家》播发通稿,被数百家网站和报纸选用。

随后,《人民摄影》报在头版以巨幅照片的形式刊登了这张摄影作品,并配发评语。

2011年,《孩子,妈妈带你回家》获得年度中国新闻摄影日常生活类金奖和第21届中国新闻奖。

“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,拿相机才一年多时间,还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应新华社这份职业,对中国新闻奖、中国新闻摄影金奖都是想都不敢想的。这张照片给我带来了不少荣誉和职业上的获得感,但在激动之余,我对她也有一种感恩的心态,想找到她,跟她当面说一声谢谢。”周科告诉记者。

11年来,每每想起自己镜头下的这对母女,周科心中总有遗憾,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她们。“我想的是,可能她家里条件不太好,因为背着那么大包出来打工,孩子又很小,我有工作,找到她可以资助她的孩子上学。”

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,周科要找到这位母亲的心情更加急切。最终,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的帮助,在四川大凉山,找到了照片主人公巴木玉布木。


1月21日,新华社记者周科(左)和巴木玉布木的合影。李思佳摄

——“用自己双手奋斗出来的生活是最美好的”

2021年1月20日,周科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,见到了11年前自己镜头里的年轻母亲——巴木玉布木。

“去之前,我心里很忐忑:她是不是个贫困户?她现在过得好不好?她的孩子现在怎么样?我觉得,如果她是一个贫困户,如果脱贫了,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主题。”见到巴木玉布木后,周科了解到,她在2014年的确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,在2020年顺利实现了脱贫。周科很激动,但随后,他听到了一个坏消息。

“照片里,她怀抱的那个孩子,在十年前已经不幸过世了。”那一瞬间,周科没忍住自己的泪水,“说实话,我没想到这么一个艰苦的母亲,在与贫困和自己命运作斗争的时候,却有不幸的事落在了她的身上。而在我脑海中想象了11年的孩子,我以为他长大了,可能已经上小学五六年级或者初中了,这个在我脑海中11年的孩子,竟然在过去十年是一个空白,这对我是非常大的打击。”

3天的时间里,周科和巴木玉布木聊了许多,在交流中,他发现这位母亲比他想象中要坚强的多。10年时间里,她从那段痛苦的岁月中走了出来,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下,她在老家种烟叶,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开了新的生活,创造了幸福家庭,如今她的4个孩子都活泼可爱、懂事聪明。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未来,今年她又外出务工。“所以还是印证了那句话: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,是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,奋斗的笑容是灿烂的。”周科感慨地说。 


——“第一次来宁德,山川秀丽、海域干净,有亲切感”

2月7日下午,已是新华社深圳支社副社长、主任记者的周科,乘坐高铁从深圳来到霞浦。

“这次来霞浦的原因,第一就是找到‘春运母亲’的稿子发出来之后,没想到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,尤其是在新浪微博上,点击量就超过了两亿,而且我看了很多的评论,大家都被这个母亲的故事所感动,很多人都说自己看哭了。还有一个原因,我不知道她那么快就出来打工了,而且到了远离家乡的福建沿海,我想来看看她,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她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。”周科告诉记者。

2月8日一大早,霞浦县溪南镇东安海域的渔排上,周科再次见到了巴木玉布木,“当看到辛勤劳作的她,和她脸上的笑容时,我放心了。说实话,我不希望她成为一个‘网红’,我更多地希望她未来生活过得更好,我希望她好好地用自己的双手,创造自己的一个幸福生活,把自己的4个孩子培养好。”


同时,第一次来到福建、宁德、霞浦的周科,却觉得这里很有亲切感,“宁德尤其是霞浦,给我印象特别好,这里风景那么秀美,植被那么多,海域那么干净,听说还经常能看见白海豚。说实话,我从没见过这么大一个养鱼的场面,也没见过那么多的房子直接搭在海面上,这是想象不到,我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。”

2月9日,在拍摄完巴木玉布木后,周科就将离开宁德,但他说,会继续关注着巴木玉布木,“我一直很相信一段话,就是作为一名记者,要有俯仰天地的境界、大彻大悟的智慧、悲天悯人的情怀。既然相遇相识,我希望和巴木玉布木交一辈子的朋友,这也是我从事新闻行业中很欣慰的一件事。”

浏览量:0
收藏